簡介
內容簡介
打造孩子生命中「最美麗的影響力」
擁有美好品德的孩子,不僅可以滿足他人,
更能發揮「影響」無數人的能力。
陪孩子走一段最美麗的親子關係;打造孩子最自信與富足的生命。
雖然我們沒有家產可以留給孩子,也無法保證自己有能力栽培孩子成為億萬富翁;但我們可以把最珍貴的美德種植在孩子心裡,讓他們一生擁有享用不盡的心靈資產,引導他們成為一個,擁有生命熱情、能夠感同身受、熱心助人、令人欣賞與尊敬、受人歡迎與喜愛的人。教導孩子「美德」是爸媽最強烈、最划算、最值得的挑戰。
以輕鬆的、身體力行的方式,帶領孩子學習「心靈美力」。
‧具備「感同身受」品格的孩子,懂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能夠與人共享愉悅的人際關係。
‧學會「助人」的孩子,能提供服務與便利,或提出有益的方法為他人解決難題。
‧擁有「氣勇」力量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挫折、危險時,能帶著無所畏懼的氣魄,勇往直前。
‧心存「公平」態度的孩子,會克服自私的想法,關心他人的福祉。
‧學會「耐心」特質的孩子,知道如何不急躁的,一步一步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
‧胸懷「寬容」美德的孩子,不會固執己見,以欣賞、包容的態度,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擁有「忠誠」風格的孩子,不但對人信守承諾,還能為他人的福祉而犠牲。
‧懂得「自律」的孩子,能夠為了要獲得更好的結果,而放棄自己的快樂與享樂。
‧明白「責任」意義的孩子,了解工作已做或沒做的結果,都要自己承擔。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會以有趣、有創造性的角度,來看待不完美的生活。
‧能夠「自動自發」的孩子,不需被要求,就會自動的自行學習規矩和限制。
‧擁有「合作」精神的孩子,會尊重他人、以他人的處境著想、而且還會公正地對待他人。
章節
- 序文 沒有萬貫家產的爸媽,也能為孩子插上富足的翅膀(p.6)
- 第 1 章 爸媽不發怒,也能教會孩子體諒和體貼 培養孩子「感同身受」能力的5個技巧(p.23)
- 三歲後,就可以開始教孩子這項能力囉!(p.26)
- 亞明和艾莉的故事(p.27)
- 培養孩子感同身受的能力(p.28)
- 第 2 章 爸媽不須講大道理,就能開啟孩子的服務精神 啟動孩子「助人」特質的4個要領(p.47)
- 小杰和小雯的故事(p.50)
- 啟動孩子助人的熱情(p.50)
- 第 3 章 爸媽不怕困難,孩子自然勇敢、不畏懼 給孩子「勇氣」面對困難的6個訣竅(p.61)
- 小偉和小明的故事(p.64)
- 提升孩子不畏挫折的勇氣力量(p.64)
- 第 4 章 爸媽不抓狂,也能讓孩子學會「不偏私」的美德 讓孩子學會「公平」的4個方法(p.79)
- 亞力與小倫的故事(p.82)
- 培養孩子不偏私的品格(p.83)
- 第 5 章 爸媽別心軟,讓孩子有挫折與失望,才能培養耐心 提升孩子「耐心」的6個要訣(p.97)
- 小莉和小新的故事(p.100)
- 從困惑、失望中磨出孩子的耐心(p.100)
- 第 6 章 爸媽不必傷腦筋,也能教會孩子欣賞並包容「不同」 勉勵孩子「寬容」待人的4個妙技(p.119)
- 妮妮和珍珍的故事(p.122)
- 教導孩子寬厚待人(p.123)
- 第 7 章 爸媽不處罰,孩子也能做到盡責守信 教導孩子「忠誠」的5要點(p.135)
- 小治和茱比的故事(p.138)
- 啟發孩子為他人福祉著想的能力(p.139)
- 第 8 章 爸媽不必定規矩,孩子也能學會自我約束 訓練孩子「自律」的3個重點(p.151)
- 巴可和伊森的故事(p.154)
- 不定規矩,孩子也能自律(p.155)
- 第 9 章 爸媽多用心,就能挖掘孩子有責任感的言行舉止 提高孩子「責任感」的3個妙方(p.169)
- 貝爾和山姆的故事(p.172)
- 培養孩子負責任的能力(p.173)
- 第 10 章 爸媽的生活態度不嚴肅,孩子就能學會幽默 開發孩子「幽默感」的3個招數(p.185)
- 萊特和班傑的故事(p.188)
- 教導孩子以有趣角度看待不完美事情(p.189)
- 第 11 章 爸媽不碎唸,也能教孩子自動自發 養成孩子「自動自發」習慣的5個方法(p.199)
- 丹尼和安琪的故事(p.202)
- 不需催促,孩子就能做好分內事(p.202)
- 第 12 章 爸媽不需提醒,孩子也會主動與人合作、分享 培養孩子「合作」精神的6個技巧(p.215)
- 朗格和尼可的故事(p.217)
- 引導孩子體會合作的力量(p.219)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陳芳宜
彰化師範大學特教系研究所畢業
目前任教於啟明學校,從事特殊教育工作長達25年。
在長期與有著特殊問題的孩子相處,喜愛他們有如天使般的單純心靈,但也心疼他們被一般大眾「異類化」。
大眾的「異樣眼光」,令她深刻體認到品格、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她認為美德是人類最大的心靈資產,具有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力,更是滋養人類生命的「心靈美力」,不該被現今的社會價值觀「利益」與「輸贏」所掩蓋。
FB留言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