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昭和18年(西元1943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爭全面陷入激烈化,日本全國進入了非常警戒時期。
軍方始終企圖掩飾戰場的真實狀況在國內流出,持續在媒體新聞發表勝利的假消息,對日本本土的國民極盡全力去掩飾戰場中的真實狀況。
在日軍轟炸美國珍珠港之後,太平洋群島戰役面對章章失利的狀況,日軍更開始擔心,在美軍連續轟炸日本本土之下,若是炸彈落在動物園中因此破壞了獸欄,讓動物園中的猛獸們逃脫出來,勢必會引起大混亂。
為了防止這樣混亂事件的發生,軍方向東京的動物園下達了毒殺大象等猛獸的命令,同時這個命令也在日本各大都市中的動物園被下達了。
這對多年來,一直用全心的愛情照顧大象們生活起居的大象飼養員來說,是多麼一項殘酷的指令。
飼養係員他們在內心掙扎苦痛,卻沒有任何辦法救出大象,甚至於對沒有辦法用毒藥和槍殺的方式殺死大象們,飼養員們最後還被迫面對執行餓死昨日還深愛如自己孩子般的大象們的命運。
飼養員三吉在大象死亡的之後,夢中恍然回憶了上野動物園的大象──東金的短暫一生,而他的人生也因為眼見大象被殘殺,而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讓他陷入沈痛的悲傷,久久無法振作及面對自己的人生。
戰後,東京從一片殘跡燃燒後的灰燼中重新站立起來。
在百業蕭條、經濟不振的狀況下,日本人普遍的對未來、對社會感覺到無奈、悲觀,對生活貧乏產生的無力感,在成人們心中擴散著。
可是戰後存活下來的孩子們,與悲觀的大人卻完全不同,他們展現了對生命無限的活力和期望。
為了實現能再次看見大象的夢想,孩子們結合了他們的力量,讓失去大象的上野動物園,再次從遙遠的南洋迎接了新的大象──印地蘭來到了日本。
孩子們從戰爭殘留下來的黑暗中掙脫出來,將希望託付在象徵希望的大象身上,孩子們對生命的熱誠開朗和珍惜,感動了三吉和當時人們原本悲戚冷漠的心,並重新拾起對生命熱誠和希望。
這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寫,以一份尊敬和平的謙誠,描述著戰爭中日本人為了戰爭的緣故殘殺了大象,而戰爭所帶來的傷痛卻幾乎讓日本全滅。
而戰後為了和平的證明,日本的孩子們重新迎接了大象回到日本,孩子們那明朗熾熱的心,讓成人們重新體驗、了解了生命的珍貴和和平的重要,而民主主義也開始在日本人心中漸漸的萌芽……。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