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

點閱:34

其他題名: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 Deceiving Taiwan rather than attacking

作者:沈伯洋, 吳銘軒, 台灣民主實驗室著;游婉琪採訪撰稿

出版年:2024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台北市

集叢名:from:153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76828

ISBN:9786267483213

EISBN:9786267483275 EPUB

分類:社會學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菜市場政治學共同創辦人)
王婉諭(時代力量黨主席)
撰文推薦
 
王立(《阿共打來怎麼辦》作者)
矢板明夫(日本資深媒體人)
汪浩(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作家)
沈明室(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安全研究所所長兼代副執行長)
林秉宥(新北市市議員、《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共同作者)
陳信聰(媒體工作者)
陳憶寧(政大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兼院長)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滅火器(金曲樂團)
劉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珞亦(法律白話文運動行銷總監)
鄭家純(藝人)
爵爵&貓叔(人氣創作者)
推薦
 
 
資訊戰、資訊操弄與認知作戰,在這幾年似乎成了可以掛到任何口水戰上的標籤,而這就是操控認知作戰的人想要的結果,讓人們對這議題因為過於浮濫而輕忽、懷疑,台灣社會就會變成最宜於操弄認知作戰的溫床。
認知作戰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軍事行動,為資訊戰之一環或影響力作戰的一種。過往,當我們在討論戰爭的時候,腦中浮現的畫面通常會是砲火、屠殺、性暴力等畫面。與一般傳統作戰方式最大的不同,認知作戰通常是在熱戰真正開打前,國與國之間早就已經發動的無硝煙戰役。
這種無硝煙戰役是「運用心理戰和戰略欺騙等手段,動搖軍心、民心和政府信念」,以及「利用爭議訊息,破壞社會既有網絡、並加深原本之對立」。當被攻擊的一方出現認知錯亂時,輿論開始出現兩極化,立場迥異的雙方陣營對彼此充斥著不滿情緒,並且隨著受到攻擊的時間而不斷加劇,降低理性對話的可能性,進而達到攻擊方「破壞穩定」主要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訊息本身的真偽,並非認知作戰的重點,重點是一旦風向被成功帶起來之後,人們不再能夠理性思考與對話討論,進而造成社會的分裂、對重大公共議題的冷漠。當實體戰爭發生時,攻擊方可以大幅降低熱戰所需耗費的成本,甚至有可能不需要耗費一兵一卒一毛錢,很快地就可以讓對方自動舉白旗投降。
 
台灣民主實驗室專門研究資訊操作的機制,並觀察監控技術和數位威權擴張所帶來的民主威脅,創辦人及常務理事沈伯洋、執行長吳銘軒與台灣民主實驗室的同仁們,這次以最簡易明瞭的筆法、清楚問答的方式,快速幫讀者爬梳資訊操弄的相關議題。特別是台灣身為全球被資訊攻擊最嚴重的國家,除了因為受到各種錯假資訊維生的內容農場的資訊混淆,還要遭受敵對勢力有目的的資訊操弄,也因為台灣的政黨競爭與對立下,混淆了政治攻防下的輿論競爭與境外敵對勢力的認知操作。
本書可以讓你有對資訊操弄與認知作戰的基礎認知,就像是讓你的意識接種了疫苗,才有抗體來應對資訊洪流社會裡的種種不清不楚的認知操作,理解才會是最好防禦。
 
 
「台灣必須嚴肅的面對中國認知作戰的議題,在本地建立普遍的理解與紮實的實證研究,這本書不浮誇、腳踏實地,能夠協助有志者打開探照燈,直接開圖,定義戰場。」
——王婉諭
 
「假如台灣民眾都有了抗體、可以對抗認知作戰的話,意謂著中國解放軍想要入侵台灣的成本將會更高,因此使得真正開戰的機率降低,也會讓台灣更能夠維持現狀。」
——王宏恩
 
「面對快速進化、防不勝防的資訊戰爭,本書最大貢獻在於培養全民面對資訊戰的防禦心態,並進而強化民眾的敵我意識。」
——陳憶寧
 
「以前身在香港的我就非常懂中共在玩什麼分化遊戲,到了台灣才知道台灣是全世界受到假消息攻擊最密集的國家,想也知道來自哪裡⋯⋯」
——爵爵&貓叔
 

作者
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
創立於2019年,是在台灣正式立案的非營利組織,目標是透過研究、開發以及國際串聯等行動,探索新的方法,回應當前的民主挑戰。台灣民主實驗室目前的工作專注於理解並追蹤線上資訊操作的機制,並觀察監控技術和數位威權擴張所帶來的民主威脅。透過研究專案與國內外專家合作,分析不實訊息的傳播模式、敘事修辭,以及如何影響媒體、政治及社會大眾。
 
沈伯洋
立法委員、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常務理事。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律系,留美獲得美國賓州大學碩士與美國加州大學犯罪與法律社會學博士,學術領域關注刑法、法律社會學、刑事政策及白領犯罪,近年主力研究資訊戰與假新聞。
 
吳銘軒
社運工作者與網頁設計工程師,2004 年起參與台灣同志、人權、環境、公民科技與開放政府等社會運動,提供創意、溝通與橫向連結、制定策略等協助。目前為台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專注於理解與追蹤線上資訊操作的機制,並觀察監控技術和數位威權擴張的發展,也專注在研究數位科技如何影響民主與社會等相關領域。
 
 
採訪撰稿
游婉琪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常務委員,英國約克大學應用人權碩士、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新聞資歷15年,曾任報社文字記者,現為獨立新聞工作者。關注人權、性別、公共政策等議題,盼有天歧視不再,多元族群都能在台灣這片土地自由呼吸。

  • 版權頁
  • 推薦序 「認知作戰」就是真正的戰爭(王婉諭)
  • 推薦序 台灣面對認知作戰,現在「補課」還來得及(王宏恩)
  • 前言
  • 結語
  • 致謝